如果我们把日历翻回150年前,那时的工人一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14个小时,晚上回到鸟笼般大小而且冰冷潮湿的家里,和家人挤在一起睡觉,还要忍受臭虫和跳蚤的叮咬。可以想象,所谓“过去人们每晚睡9小时”的“事实”不过是一个传说。
与他们相比,我们实在是幸福得多。我们大多数人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在7.5小时左右,有些人在假期或周末往往比平时睡得更多,甚至多达9~10个小时。这真的是因为平时睡眠时间不够,所以需要在放假时补回来吗?我们真的需要这些额外增加的睡眠时间吗?很多时候,我们大吃大喝并不是因肚子饿了,只是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这也许同样适用于睡眠:我们在放松的时候睡得更多,也许不是出于身体的实际需要,而仅仅是为了享受。与其整天忧心忡忡,整天想着如何找机会“补觉”,不如努力提高睡眠质量,把那些用于睡觉的时间用在更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事情上。这或许是对待睡眠问题最明智的态度。
反过来,如果有一段时间频繁出现睡不好的情况,一个月内几乎每天或者每周超过三天睡不好,就说明你失眠了。这个时候需要找咨询师或者医生,评估一下是否出现了抑郁或焦虑等心理问题,或者是生理问题,比如睡觉打呼等。在睡眠管理专家的帮助下,对自己的睡眠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一般而言,失眠机理大致由六个方面组成,这六个方面包括恒定系统、生物时钟、清醒激发系统是否受到干扰,以及可能的前置因素、诱发因素和维持因素。可以画个九宫格,横坐标是前置因子、诱发因子、维持因子,纵坐标就是这种恒定系统、生理钟和清醒激发系统,通过表格来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失眠特点,分析失眠的原因,从而针对性地去帮助失眠者。目前失眠非药物治疗技术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是CBTi(失眠认知行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