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知识

抑郁症起病年轻化,如何从根源解决问题?

时间:6/3/2016 8:33:56 PM 作者:佚名 来源:事业拓展部

一组某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就诊数据引起大众关注,该数据表明:15~34岁的青少年前来就医的人数占所有人数的1/3,其中抑郁症占一半以上。

有专家发表看法,3月27日发生在川师大的血案反映出当下许多人的心理,特别是许多父母的心理,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假如自己的孩子确实被诊断出得了心理或者精神上的疾病时,由于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会认为这是家丑,既然是家丑当然也就不会外扬。抑郁症的起病年龄正在向年轻化发展。

目前我们全社会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了解还很不够,许多人觉得得抑郁症是治不好的。但实际上,抑郁症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得到规范的治疗,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而且,许多人不愿到医院就诊,觉得得了抑郁症很丢人。但是,抑郁症不是神经病、不是思想问题、不是不努力,而是和感冒、发烧一样的疾病,因此抑郁症患者不该遭受人们的误解和白眼,而应该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还有专业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该省政协委员认为,应从5个方面解决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抑郁症状

1.抓好家庭教育。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抓起,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应该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让孩子时时感受到和谐的家庭氛围。


 

2.加强挫折教育。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遭遇到不同的心理压力和挫折,对于青少年来讲,因其正处于心理和身体成长期,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必须要有人帮其疏导,将挫折作为磨练其个人意志、促其成长的动力来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使其走出心理阴影,勇敢面对挫折。作为家长和学校,应当及时地、积极有效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其从挫折中走出来,振作精神,重树信心。


3.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围绕青少年的身边问题,让青少年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如殡仪馆、福利院、养老院等场所参观,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感悟生命的价值。



4.加强网络监管。网络现已成为青少年认知和了解社会、获取知识的一个主要渠道,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因此,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对青少年喜爱的电影、电视和网络游戏要进行过滤,把涉及到暴力、色情、赌博等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剔除掉,还青少年一个纯净、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5.加强心理医疗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医疗机构都应设立青少年心理医疗科室,并配备专业心理医师。同时,按照初级卫生保健制度的要求,对辖区内的青少年定期进行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检查和健康教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电话:0738-8800081 投诉电话:0738-8800860 传真:0738-8802002 邮政编码: 417000 地址: 娄底市长青西街(汽车站往西400米)
版权所有: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5309号-1 湘公网安备43130202000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