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疗法是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游戏性和娱乐性,让小儿脑瘫患者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康复训练。那么,这种文体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上有什么特点呢?
儿童生理特点是注意力易分散,在引导式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一堂长达30-40分钟的引导课孩子不易完成。因此,要利用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嬉戏打闹的天性,把文体活动引入到引导课题中,使枯燥乏味的训练目变得有趣,习作易于完成。一些方体活动如唱歌、讲故事、游戏、比赛、体操以及手工等都是发展儿童智力的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文体疗法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游戏性 游戏的同时也训练孩子的抓握——放松、抓握——固定及双手交替运动的能力。引导员设计一个游戏课题“击鼓传球”,一组年龄及运动功能相近的孩子围坐在一起,一个孩子击鼓,其余孩子按顺时针方向传球,当鼓声停止时球落在谁的手中谁就站出来表演一个节目,大家给予鼓掌和喝彩,然后这个表演的孩子击鼓,其余的孩子继续传球,这样,孩子一堂引导课会感到轻松愉快。
2.娱乐性 设计一组课题,主题是“这些动物少了什么?”做一些动物卡片,将大象的鼻子、山羊的一只角、狮子的尾巴等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取下,放在盒子里,让孩子找出来用胶水贴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也可能通过讲故事、算算术、手工制作比赛等方法完成课题设计一定要有娱乐性,要寓教于乐,以提高孩子训练的兴趣,达到预定的训练目标。
小儿脑瘫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进行康复训练,在这种康复训练中效果会更好。而文体疗法恰好符合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