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训练器是进行康复训练必要的工具,是患者进行活动的辅助设施。
利用功能训练器进行功能锻炼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帮助恢复机体局部的运动功能
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肌力,使感觉和运动系统的协调和统一。
(二)代偿功能
使患者残余功能得到高度发挥,适应环境和生活
(三)恢复健康和功能
逐步增强体力,改善损伤部位状况,以逐渐恢复健康和功能。
(四)作为评定功能的手段
了解患者的精神面貌,运动器官,感觉器官,各种功能受损程度及残存的功能。功能训练器械和种类很多,既有极简单的单功能训练器,也有复杂的用微电脑控制的综合训练器械。
功能训练器运动器械
功能训练器按其用途可分上肢训练器械、下肢训练器械、综合训练器械、起立步行训练器械和其他训练器械等,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主动训练器械和被动训练器械两大类,前者的动力源来自要训练的部位本身;后者则用训练部位以外的动力实现训练动作外部动力包括体外动力和患者健部的动力。
常用上、下肢训练器械有
1.肩关节回转训练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并增强肌力。
2.手腕旋转训练器:增强手腕及手指的轮转能力。
3.股四头肌训练器:利用不同重量的重锤和改变重锤到支点的距离可得到各种大小的阻力,以对大腿四头肌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4.膝关节训练器:借助手的力量来带动患肢运动的训练,又称被动训练。
综合训练器械有:健身踏车、带微电脑的健身踏车,电脑根据患者输入的年龄、性别计算出最适宜训练的脉搏率,控制其运动量。这种设备的使用方法是先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调整好座位及仪表板的高度,当使用者在座位上坐好后,将脉搏传感器的小夹子夹在耳垂上,然后在控制板的键盘上输入自己的年龄和性别,这时节拍器根据最佳脉率给出最佳节拍,使用者按此节拍蹬踏脚踏板就可达到训练目的,当需要测试体能时,只要按测试键就可在仪表板上读出脉搏率、所作的功和健康水平的评估。
5.上肢综合训练器械
根据等动训练原理,训练的速度由使用者在训练前选定。训练的阻力可变,设备提供的阻力可精确地等于使用者所加的力。
训练的功率(kg.m/min)可在功率表显示器中显示出来,省去了功率的计算。
6.步行或跑步训练器:
传动带由电机带致力,其速度可在0-25%公里/小时之间调节,传动带可倾斜一定坡度,范围在0-20%之间,活动量由速度及坡度两个因素决定。显示仪表的板面上可显示运动的速度,距离及传动带的坡度,目前在此类训练器上加上心电监视系统和记录,是装置则可用来进行对心功能的评价、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等。
盲人辅助器:
(一)电子导盲装置
盲人,特别是全失明的盲人,在行动引导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研制了多种盲人行走辅助器,其中效果较好的有帮助盲人避免碰撞和辨别方向的电子导盲器。电子导盲器定向发射某种形式的能量波并以接收障碍物反射回波的方式来定位,与雷达控测飞机,声呐探测潜艇的原理相同,电子导盲器最终将环境障碍信息以某种视觉方式提供给盲人,常用的能量波有超声、激光、红外和微波,目前比较成熟的导盲器都是采用超声或激光原理。其中,超声导盲器价格较低也比较实用,因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较低,较易提取障碍距离信息和形成搜索障碍物要求的波扇面角,超声导盲器一般由换器(探头)信号处理器(电子盒)和信息输出器三部分组成。
发射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以每秒340m的速度向前方传播,遇到障碍物后形成回波接收换能器将回波转换为电信号后,由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提取有关障碍及其距离的信息,信息输出器以可听的方式(耳机)或可触摸的方式(微型振动器)将障碍信息提供给盲人。在结构上换能器、处理器和输出器这三部分可以分置也可以合置一起。在使用方式上,超声导盲器可分为头戴式(导盲眼镜或导盲头箍)手持式(超声“电筒”)或者和探仗安装在一起的探仗等。由于习惯的手腕取向因人而异,手持式和探仗式导盲器容易产生正方向偏离前进方向的问题。此外,从保护盲人躯体最要害的部位-头、胸的角度看,头戴式导盲器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二)电子信标
除了上述的主要服务于盲的行动辅助器外,还有一类能在较大范围内引导盲人行动的导盲系统。过街人行横道上的导盲音响装置就是这类系统中的较初级的实例,正在发展的一种典型的系统中的很多电子信标,散布在盲人的活动区域内。电子信标的存储器内存有说明。该信标所在位置的语言信息,信标自动或应答式地以红外线的形式发送这些信息,盲人随身携带了红外线信息接收器或询问装置就可以了解配当前所在位置和运动方向等。今后这种系统需要大量的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