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知识

时间:3/19/2015 11:19:45 AM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一、目标设定符合儿童的生理年龄。
    儿童的发展预期与生理年龄紧密相关,处于不同生理年龄的儿童其精细动作和大肢体动作、社会性、生活教养重点均有不同。如1岁的儿童精细运动还未得到很好的发展,他的运动基本是在原地,手上的动作以抓握为主,独立意识开始增强,能够拿袜子往脚上套,开始自己尝试用勺子吃饭,不喜欢别人喂。而2——3岁左右的儿童,大肢体动作越来越灵活,开始靠扶着外物上下楼梯,较稳的跑步,开始有精细的捏取动作,能够捡起地上的豆子,开始能够很好的进食以及做一些洗手等小事,教养重点从喂养转变为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创造力、语言能力为主。如果在设定目标时忽略儿童的生理年龄将导致教学无法完成或对儿童发展无促进作用。例如:带领一岁半的儿童进行手工课,让其进行绕障碍跑、运送水果的游戏,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还不能够快速跑,所以目标将无法实现。

二、目标设定符合儿童现有的语言水平。
    儿童语言发展相对比较复杂,听力健康的幼儿在不同年龄段其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有不同,如:幼儿在一岁左右时开始语言模仿,到1.5岁至2岁开始出现否定句,而且双语句开始快速增长。除此以外,不同家庭语言习惯会造成儿童语言表达不同,如果一个幼儿和母亲吹泡泡,每次幼儿看到泡泡,妈妈说:“看,泡泡。”最后儿童只学到两个词,如果母亲每次说:“看泡泡,是一个大泡/小泡泡,泡泡破了,泡泡飞了。”儿童将学到丰富的语言。同样的道理,由于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时间和佩戴听辅设备时间不同,以及家长教导力度不同,会使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语言输入时要考虑儿童现有的语言水平,如:如果儿童不理解“酸酸的”和“甜甜的”,成人在语言输入时一定不会输入“酸甜的”。

三、目标设定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着年龄和经验发生变化的过程。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等能力,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感知觉、注意、记忆能力会不同,如新生儿阶段,视觉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与成熟,对颜色的认识有限,其他感知能力主要是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允反射、抓握反射等,记忆表现为对熟悉事物产生的习惯化。1岁以前,幼儿触觉发展表现为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两岁以后能够辨识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属性。注意以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注意时间短,需要不断提醒。对于记忆,他们还不会有意识的主动去记,记忆时间保持不长,需要不断地重复。小年龄儿童目标的设定,要具有重复性、连续性,还要有趣味性;此阶段儿童的发展以感触觉为主,教导尽量以实物为主。并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例如:一名儿童喜欢各种水果和食物,以语言活动《吃香蕉》的设计为例,选择实物香蕉,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真实的感知到香蕉的触感、味道、颜色等,并且可以动手剥皮,在这其中儿童可以学习“粘粘的、剥、甜甜的”等词语,在下次的语言活动中,可以学习《好吃的糖果》或者《有趣的泡泡》(可以用未拆封的洗手液制作)巩固复习上次语言目标,并带入新的词语如“包装袋”等。

电话:0738-8800081 投诉电话:0738-8800860 传真:0738-8802002 邮政编码: 417000 地址: 娄底市长青西街(汽车站往西400米)
版权所有: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5309号-1 湘公网安备43130202000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