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疗呵护中心在为老年患者提供疾病医治的同时提供亲情化服务和全程无缝隙护理,真正做到了“患者及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入住本中心的患者,基本上生活不能自理,年老体弱,慢性疾病多,携带导尿管、膀胱造瘘管等,且部分患者身上已多处皮肤压疮,护理难度大,但该科医护人员从不退缩,迎难而上,尽心尽力尽责做好这份工作。每天的基础护理,护士们都能做到井井有条,如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各管道护理、足部、会阴、肛门护理、床上洗头、擦浴、换单、翻身、拍背、喂食、喂药、修剪指(趾)甲,刮胡须、理发等。且根据不同病情使用护理护栏床、摇床、交替式气垫床。指导并训练卧床病人有效咳嗽,体位排痰,按摩局限肢体肌肉,防止肢体废用性萎缩并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与主管医生配合。制定患者的康复计划,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协助患者在病区内适当流动或院内散步,晒太阳等。根据不同病种在饮食上选择花样搭配,来保持营养均衡,进软食者用搅拌机加工等。对食欲较差的患者想尽一切办法哄着进食……
脑溢血患者涂某,82岁,由一家三甲医院转入该中心,因患者家庭背景的复杂性,儿女们不能在患者身旁照料。转入时一直昏迷不醒,满身污秽,臭气熏天,家属捂鼻站在病房门口,在实施医疗抢救的同时,该中心护士顶着难闻的恶臭用热水予以全身抹洗、更换衣裤、处理大小便、口腔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等。不到半小时患者面目安祥多了,异味没有了,多次与家属交涉,但家属一直拒绝尽责,该中心医护人员充当着多重角色尽心尽力日复一日地为患者做着临终关怀,直到安然逝去……行动不便的老伴宋老饱含着眼泪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言语:“谢谢,你们胜似亲人……我们去过多家医院,你院的服务态度是最好的,多亏你们,我愿在这托付我的余生……”从此患有一身疾病的宋老就把该中心当作了家。 宋老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十分动情,哽咽地念叨,“这里条件很好,环境很好,服务很好。我住过很多医院,这里是我最满意的一家。这里的医生、护士、护工不是我的亲人却胜似亲人,他们都很关心我。”宋老的女儿在探望父亲后对娄底市康复医院老年医疗呵护中心的医护人员说:“这里比三甲医院还要强,父亲住在这里,感觉蛮好。这样我们做子女的就放心了。我们决定让父亲在这里长期养老。”说完,她一再对医护人员和护工表示感谢,这样的事件不胜枚举。
就是这样的一群护士,在家里也许很少给父母洗过头,洗过脚,但在这里却要给病人护理全身,她们从难堪苦涩到主动习惯,从沟通尴尬到交流自如,感动着老人及家属,感动着社会民众。
在完成基础护理外,大家还主动了解老人基本情况:服务是否有不足?环境是否满意?对医生有什么建议和需求?然后及时反映给医生,为查房提供参考信息。在交接班时,护士们较之以前更为谨慎仔细了,会互相讨论哪些患者需要加强生活、心理或皮肤护理?哪些病人需要重点观察?哪些病人还要加强健康教育等。护士们会根据不一样的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尊重患者,保护隐私,在每项操作时使用规范性文明用语,语言亲切,给患者关爱和亲切感,取得患者信任,准确有效实施各种医嘱,为每位患者及家属陪护提供各种疾病的知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卧位指导、活动与休息指导、检查和留取化验标本指导等,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
该中心医护人员规范礼貌的语言像和煦的春风,滋润着老人的心扉,他们做到见面有称呼声、操作有解释声、操作中有问候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操作完毕有应答声、节日到来有祝贺声。对出院病人实施家庭随访、进行药物及康复指导,深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70多岁的男性患者曾某,脑梗后老年痴呆,慢性疾病多,因儿女都要工作,且老伴不在身旁,在儿子多次对该中心探访了解后将其父亲抬送到该中心,曾老行动不便,稍微能扶床站立片刻,移动一小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不会表达,沟通困难,习惯性随处吐口水痰。该中心根据曾老的实际情况为他请了一陪护疗姨,疗姨性格平和、细心、耐得烦,时常面带笑容寸步不离地守在曾老身旁、床旁时刻准备着痰盂盆,随时接他吐出的口水痰液,像哄小孩似的陪着他说些开心的话语,以至于相处久了,若不是疗姨喂饭,他就不张口。曾老无规律的大小便处理起来非常棘手,需要随时抹洗,更换衣裤,被单,天气炎热时担心皮肤长湿疹。曾老双手习惯性不停撕扯衣被,为了既不伤害他又不让他着凉,该中心的天使们想出万全之策—曾老睡觉时,把他被子的四个角扎起来绑在床的四角上,双手用毛巾垫着再稍加保护性约束。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一晃眼在该中心住了三个月了,儿子每周拿着相机来拍些生活照,为老人留下晚年的幸福时光。看着那一幕幕,该中心的天使们欣慰地笑了……
这样的感动,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肯定,每天都在收获,老年医疗呵护中心的白衣天使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温暖了无数脆弱的生命,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诠释了整体护理的真正内涵,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赞誉和尊重,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她们将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兑现“替湘中儿女尽孝,让老人安度晚年”的承诺。